鹿尾巴鉴别:
原形态
1.梅花鹿,体长约1.5m左右,体重100kg左右。眶下腺明显,耳大直立,颈细长。四肢细长,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,主蹄狭小,侧蹄小。
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,尾短。雄鹿有分叉的角,长全时有4-5叉,眉叉斜向前伸,第二枝与眉叉较远,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。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,白色斑点不显。
鼻面及颊部毛短,毛尖沙黄色。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。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。腹毛淡棕,鼠蹊部白色。四肢上侧同体色,内侧色稍淡。
夏毛薄,无绒毛,红棕色,白斑显着,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,有黑色的背中线。腹面白色,尾背面黑色,四肢色较体色为浅。
2.马鹿,体形较大,体长2m,体重超过200kg。肩高约1m,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。
鼻端裸露,耳大呈圆锥形。颈长约占体长1/3,颈下被毛较长。四肢长,两侧蹄较长,能触及地面。尾短,雄性有角,眉叉向前伸,几与主干成直角,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,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,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。冬毛灰褐色。嘴、下颌深棕色,颊棕色,额部棕黑色。
耳外黄褐、耳内白色。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,有一黑棕色的背线。四肢外侧棕色,内侧较浅。臀部有黄赭色斑。夏毛较短,没有绒毛,呈赤褐色。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
1.栖于混交林、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。
2.栖于混交林、高山的森林草原。
资源分布:
1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。
2.分布于东北、西北及内蒙古等地。
性状性状鉴别
(1)马鹿尾呈钝圆形似猪舌状。雌鹿尾体形粗短,尾头较钝圆;雄鹿尾体形较细长,尾头较尖。毛马鹿尾长15-20cm,基部稍扁宽,割断面不平整,背面有棕黄色长毛,杂夹少许由毛;
腹面为淡黄色短毛,具尾骨。光马鹿尾较短,长13-15cm,基部稍扁宽,割断面通常缝合,边缘肥厚,背面隆起,腹面凹陷。
表面紫红色呈紫黑色,光滑,油润,有光泽,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,间有纵沟。质坚硬,断面肉厚。气微,味咸。
(2)梅花鹿尾较马鹿尾狭长而薄小。带毛者多数具有背线延续的黑线,黑线逐渐变宽至3.5-4.5cm;
尾的边缘有白色长毛;腹面育稀疏的白毛,露肤。少数鹿尾不具黑线。
不带毛者稍短。基部略扁宽,割断面缝合,尾尖略向下弯,呈紫红色或紫黑色,表面光滑,油润,有光泽,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,具纵向皱沟。质坚硬,气腥,味咸。
一般以马鹿尾为好。梅花鹿尾瘦小,甚少采用。以身于,无霉烂腐臭、无虫蛀者为合格;以肥短粗壮者为佳。
炮制洗净,切片,焙干。
性味味甘;咸;性温
归经肝;肾经
功能主治补肾阳;益精气。主肾虚遗精;腰脊疼痛;头昏耳鸣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剂。
注意阳盛有热者禁服。
各家论述1.《青海药材》:为滋补药。治腰痛,阳痿。
2.《四川中药志》:暖腰膝,益肾精,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,肾虚遗精及头昏耳鸣。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伪品:用热水浸泡,如果是伪品外面包裹的伪造的动物皮毛会自然脱落。
混淆品:市场上有销售的驼鹿茸、驯鹿茸和狍茸。角干部用手触之有纵棱筋及明显的瘤状突起。
采收和储藏:商品分为“毛鹿尾”和“光鹿尾”,宰鹿后,将鹿尾在荐椎与尾椎相接处割下,洗净,在通风处挂起,阴干,称为“毛鹿尾”;
或将割下的新鲜带毛鹿恬用湿布或湿麻袋片包上,放在20℃左右温度下闷2-3d,然后取出拔掉长毛,放凉水中浸泡片刻,取出,刮净绒毛和表皮,去掉尾根残肉和多余的尾骨,用线绳缝合根及断离的皮肤,钭尾拉直,挂通风处,阴干,称为“光鹿尾”。